2004/07/26 | 90年代生的小变?
类别(记录者) | 评论(3) | 阅读(126) | 发表于 14:10
现在请你大声地跟着我读三遍,记住声音要响亮哦,“小变”、“小变”、“小变!”……

怎样?有什么联想?会不会觉得读起来怪怪的,呵呵。如果请你到现在大街上,大声地喊上这么几嗓子,你大约是不会有这个胆的吧?可如果你有个朋友“不幸”叫这名字呢?你从不叫他,或是就喊他“哎”?那么如果有人要给你起这么一个绰号呢?你答应么?

可是今天我就在本地报纸上看到有这么一篇文章,恬不恬地就有这么几章“小变儿印象”“小变儿炫词典”,恶不恶呀?文章的总标题倒是还不赖,“90年代生,看我72变”。其实一看这题目,大约就会明白是谈论什么的,我也一向不太对这种“狗仔”式的文章有什么兴趣,可无意间眼睛瞄到这个“小变儿”了,顿时感觉不太好。

记得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讲到一个新加坡的老华人作家,追求用词作句的文雅,不仅不雅之词一律不用,而且就连致人不雅联想的词句也一一小心避过。例如这么一句“他打小便不遵从权威的要求”,由于3、4两字连用看之不雅,或不用,或分在两行“以正视听”。(呵呵,我倒觉得未免小心过度,以上引用也不代表对余秋雨的什么崇敬:)

但是今天,看到媒体给所谓的90年代生加上这么一个头衔,未免哑然失笑。新近传媒中,所谓的70年代生、80年代生乃至新鲜出炉的90年代生,已经成为热词,这也自有其道理,以我的体会,不同的时期出生的,自然有不同的成长经历进而造成不同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这两个词你熟悉么?),绿军装与绿头发不过是时代工厂打在每一个人身上的“生产日期”而已。可我不知道,如果在90年代生中来一次调查,问“以后我们大家都叫你小变好不好?”他们会作何选择?要不,再加了儿化,叫做“小变儿”以显得亲切,又如何?

不会有人愿意接受!(此处人乃泛指,不排除个别变异的)

所以我认为,过分地塑造所谓90年代生的整体形象,并帖上种种似是而非的标签,是国内媒体浅薄的又一例证。
我不以为我们能够改变一代人,但我也不想看到媒体训导一代人,如同日式的调教一般。媒体不经社会统计而作出的种种推波助澜的鉴定与叫嚣,只会引发青少年中的津津乐道,只会成为形容对象的成长手册。

我知道,我们不要试图改变任何一代人,或者说我们根本也无法改变任何一代人。但我们会形成一个环境,而下一代人,他们就在此中成长。一代人有一代环境,一代环境养成一代人。无论是意气风发,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还是人生能得几回搏,或是我就喜欢以及现在的看我72变,他们(或者说我们)都是一个公司的产品,区别也许就在于这个生产日期。(“生产日期见封口处”?呵呵)

媒体虽然现在大家都期待他们担负社会公正的责任,但事实却是在半市场半调控的不正常环境中,媒体多半已经异化,形成风潮很轻易,将来影响谁去想?媒体与政府官员一样,是需要监督的!
有本书《总统是靠不住的》,深以为然,但更要明白,媒体也是靠不住的……

不要再总结90年代生应当怎么玩、怎么叛逆、怎么出位,你要明白,每一代的人,都一样有少年时,所差别的,只是当时身处什么时代。

归纳一下:少年无罪,媒体恶俗;流弊渐生,众生浮沉。
0

评论Comments

日志分类
首页[624]
网民[85]
转贴手[58]
技术迷[78]
市民[102]
记录者[75]
教育者[32]
数学教师[81]
信息技术教师[29]
读书人[43]
博客[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