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D艺术网首页
商城
|
资讯
|
作品
|
博客
|
教程
|
论坛
登录
注册
加为好友
发短消息
来自:
性别:秘密
最后登录:2008-08-25
http://luscky.5d.cn/
首页
|
新闻
|
话题
|
博客
|
相册
|
艺术作品
|
社交关系
|
留言板
|
社交圈
2005/03/19 | 我的学生的数学“学后感”-何腾宇-第一单元《比和比例》
类别(数学教师)
|
评论
(3)
|
阅读(456)
|
发表于 17:25
几年前,我开始要求学生在每天的学习后,在完成作业时,“顺道”写下自己的学习感受,可以是对课堂的回顾与质疑,可以是对习题的探讨与研究,可以是对数学学习的感受与体验,总而言之,主题词只有一个,就是“数学”。实践中,学生的表现是可喜的,何腾宇同学,是其中的佼佼者。
以下是他这个学期第一单元《比和比例》的学后感,由他自行输入。
作者:何腾宇
(2005年)
2月23日
我发现,有许多同学不会解比例。为什么他们不会解比例呢?我可以一针见血的说:他们还没吸收好《比例的基本性质》。
为何我如此肯定呢?请听我一一道来。
我们知道,所谓解比例,就是解方程,它的解法与方程没什么两样,主要就在于第一步。先举个例子:1/4:1/8=x:1/10,解比例。这里的第一步是:1/8x=1/4*1/10,做出了这步,会解方程的同学都能接下去解。可见,不会解比例的同学都是因为做不出第一步。而第一步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列出的。因此,不会解比例的同学是因为没吸收好《比例的基本性质》。
2月24日
这部分的应用题中,有求图中距离或实际距离等等题目。而求图中距离或实际距离时,书中的解法是“比例解”。其实,我们还可以用“算术解”。
首先,我们先回忆一下什么叫比例尺。比例尺=图中距离:实际距离。从中我们可以受到启发:将实际距离看作单位1。那图中距离就是“几分之几对应量”。
因此,“算术解”就有两个关系式可依:“图中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和“实际距离 =图中距离/比例尺 ”。
2月26日
我觉得书上的这道思考题很有意思。我受到前三个多边形的提醒,知道了可以将多边形分成若干个三个内角都在多边形角上的三角形,然后将“180*三角形个数”。这便能求出多边形的内角和了。
2月28日
我觉得以上做的题目都不应该告诉我们“xx”一定。因为以上题目只要有“一定”的,就都能“成正比例”,题目告诉了我们“xx一定”,不就告诉我们题中的两种量“成正比例”了吗?
2月29日
生活中,反比例的例子很多。如:苹果的总量一定,分得筐数和每筐重量成反比例。因为:分得筐数*每筐重量=苹果重量(一定)。
3月2日
我发现,数学考查每次都有人不过关。我有个办法让他们过关——上课认真听讲。其实,只要你上课认真听讲了,即使你记性不好,照样能过关。因为上课教的就是那些要考查的内容,只要你上课理解了,认真听讲了,就不需要去死记硬背那些内容了。
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上课认真听讲,理解了老师说的每一句话,书上那些内容顶多就是看了一两遍,就能每次都得“优”了。
如此轻松,同学们何乐而不为呢?
3月3日
当我用“归一法”做完了“1——4”后,我尝试着用其它方法解答。我先思考了第一题,心里想:3课叫《比例的应用》,那必定要用到比例。于是,我写出了这题的比例关系:总公顷数和耕地时间成正比例。关系式:总公顷数/耕地时间=耕地速度。
想到这里,我想出了解这题的另一种方法:用方程解。可以把耕地公顷设为x。将这题的数量写成比例是:耕地面积/耕地时间=耕地面积/耕地时间。根据这个比例,可以列出方程:1.25/2=x/8。其实,这个方程相等的两个量就是速度。
我用这个思路解出后,和书上的例题对了对。发现,我的思路与书上是一样的。
3月4日
记得课课练第八页有一道判断题: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成正比例。您说这题是错的,因为它没说“边长一定”。
我认为,即使他说了“边长一定”,它仍是错的。因为如果一个边长一定,另一个边长就也一定,而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那由两个一定的数乘起得来的积就也是一定的数。那正方形面积一定,两个边长也一定,正方形面积和边长不也成不了比例了吗?
3月6日
通过上次和这次作业,我想,大家一定都能总结出“归一法”与解比例方法的不同点。在这里,我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首先,“归一法”在解题时,是做完一步,然后还要再思考接下来能求什么。而“解比例”方法只需你想出这道题的比例关系后,便能列出方程解出题了。显而易见,这自然是“解比例”方法简单。
但对于有些同学来说,“解比例”方法错误率较高。因为“解比例”方法的第一步,列出“比例关系”一旦出错,整题便会全军覆没。而他们又没吸收好“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内容,自然是容易出,甚至一步都做不出错。
而对“归一法”,他们是比较熟,即使只做出了一步,在考试中也能得点分数。
但总的来说,“解比例”方法更简单,更方便。
3月8日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种可以用多种方法解的应用题,并且学会了怎么解。
这种应用题,十分有趣。它可以从不同的角落观察题目,如:可以根据正比例关系解,可以根据反比例关系解,还可以省略掉某些条件解。
这种题目,花样很多,如果它不要求我们用比例知识解的话,它起码有4种以上的解法。
3月4日
“其实,书上很多打‘*’的题都很容易”。这是我们早就发现的规律了,今天,我就再来用实例验证一下这句话。
我的例子是书上第29页的第8题。废话不说了,现在直接“进入”“8*”。这道题,虽说没有什么关系式可依,但可以利用图知道这题“一定”的量,这里一定的量是重叠部分。由此可见,呆会儿解题时列出的比例式等于重叠部分。而求重叠部分的方法是显而易见的——“a*1/4=b*1/6”。我想,告诉同学这个比例式就够了,不需要再说出算式了吧?
如果,这道题有人不会做,真的是说不通。即使你说“不懂得像我这样分析题目”,也是行不通的。因为,老师早已提示了我们这题的比例式:a*1/4=b*1/6。根本不需要你思考。
所以,这道题应该是每个人都要会做的。除非,你是一个“别人已经煮好了饭放在你面前,你却还不懂得怎么吃的人。”
0
评论
Comments
日志分类
首页
[624]
网民
[85]
转贴手
[58]
技术迷
[78]
市民
[102]
记录者
[75]
教育者
[32]
数学教师
[81]
信息技术教师
[29]
读书人
[43]
博客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