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2/08 | 2005年12月,听课随想之一
类别(数学教师) | 评论(0) | 阅读(176) | 发表于 23:42

昨天和今天,学校连续举办了教育教学年会和市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分赛区两项活动。我作为“工作人员”,也跟着听了两天的课,虽然,思绪纷乱,不一定能够说出什么一二三四来,但是,总有一些片断,自己珍视,记录下来,或许能够让它不至于那么早丢失。

倒述吧。

作为市级的课,今天的四节从整体上要比昨天的几节校级的课要上得好,两者的区别好比是两件打磨时间不同的石刻作品,单单从表面上,就已经感受到了倾注的心力不同。

本来,已经错过两节数学课的我,在今天下午,打算到班级去上课,但是,往公告板上一看才发觉,下午第一节的数学课,学校已经排了其他老师代课,于是,到办公室拿了听课本,到操场上听这节的《方向和位置》。这是第一次听到在室外上的数学课,这位阳光国际学校的教师,教态活泼大方,具有少儿节目主持人的风范,教学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着。这个40分钟,让我深感有趣,除了嗖嗖的寒风。

虽然,在杂志上看到,也在文章中大力的鼓吹公开课的评议在形式上应当走向互动,但是,今天还是第一次有机会,能够参与这样的互动式的评课活动。只是,我的批判思维又重萌了……

踊跃提问的教师并不多,于是,在一位老师的问题结束后,我打破冷场,问了一个有点“不怀好意”的问题:“今天非常荣幸地听到了两位老师所上的《方向与位置》的课,虽然一位是第一课时,认识四个方向,另一位是第二课时,认识八个方向,但是基本上可以算是同题课。我们看到,两位老师,一位选择了在室内上课,另一位则选择了在室外上课,教学环境的不同直接影响了课堂的风格。那么我想请这两位老师谈谈,你觉得自己选择这样的教学环境,优点在哪里?是否也能谈一谈,你认为另一位老师选择了与你不同的教学环境,她的优点在哪里?”

两位老师都讲了各自的理由,基本上做到“维护自身,不伤及对方”,只是一个显得理直气壮,另一位不免有点牵强。我发觉,互动式的评议,确实可以让听课者直观地体会到她们的“口才”,从而推测其教学素质。在我看来,她们对授课环境的选择,最大的理由,就是各自不同的特长。擅长歌舞与体育活动的,自然应当在室外,带着孩子们一起“玩”;而习惯理性思维,长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自然可以在室内,和学生一起探研与思考。从这方面回答,将让大家同时肯定她们两人,因为“不同的赛项可以产生多个冠军”。而如果就课论课,那么“知识讲授”型的自然后果不妙,现场专家们的话语中,已经相当明白地表达了这个意思。

在下午这节课中,还有一个环节让我思考,当老师要求小组交流一下怎样找到东南西北的时候,各个小组汇报的学生除了讲到太阳升落之外,更有说“看北极星”的,有说“观察树冠稀密程度”的,有说“看蚂蚁洞朝向”的,有说“看哪边的雪化得快”的……而我想,这些“办法”大概是从书本上得来,经过实践的可能性相当低。如果说是相关学科习得,如自然常识,也要在四五年级才讲到这个内容。北极星、树冠,在我地区周边看不到清晰的例证,南国的雪更是数年一见的且稀疏不成气候的。可见,学生拥有这样的生活经验的可能性非常低,那么问题就出现了,学生是在“尽信书”,“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教师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或者说老师本身就缺乏这种对书本的质疑精神。那么可以推想,我们的课堂就永远只会是低质的,只是在传递知识,而最可贵的,质疑精神,愈加渺茫。

另一个细节也可以证实这点,当老师想以“前后左右在描述事物时不准确(受描述者方位影响而不同)”来导入“东南西北”时,问学生“用前后左右来介绍好不好”,学生不假思索地说“好”,课堂在这一刻遭遇尴尬。评课时,当有教师提问“本课的非预设生成在哪里?”,授课教师将此细节归咎于“学生实在太乖了”。可我想,如果教师本身不能够有怀疑的精神,不能敏锐地发现课堂上一些值得怀疑的因素,而只是一味地发放小奖品的话,那么,学生只会越来越乖的。尽“信书”、尽“信师”的学生,必然患上“创新精神缺乏症”,而这样的学生出现,每位教师都脱不了干系。

(2005年12月8日)

0

评论Comments

日志分类
首页[624]
网民[85]
转贴手[58]
技术迷[78]
市民[102]
记录者[75]
教育者[32]
数学教师[81]
信息技术教师[29]
读书人[43]
博客[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