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1/07 | 为公开课的常态化进言
类别(记录者) | 评论(3) | 阅读(328) | 发表于 18:33
公开课该往何处去?什么是正确的发展方向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常态化。笔者认为常态化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努力。

首先,公开课的目的:少些比赛多些教研

除了名家展示型的公开课之外,公开课多半都是以某某教学比赛的形式进行的。活动结束之后,总要进行评奖,一等奖成为执教者共同的追求。但是课堂教学不比体育竞技,难称斤论两。一节课也许磕磕绊绊,但如果将思维的复杂性、创造的曲折性展露无遗,给学生的启发反而更加深刻;而表面上一帆风顺、热热闹闹的教学过程,即使在设计上面面俱到, "小组讨论 "、" 课外延伸"一应俱全,学生反而是雾里看花,收获甚微。所以,常态化的公开课不应当为比赛评级,而应当为教学研究而开展的。

要知道,公开课不是为了让上课的教师展示他的语言多么华美,板书多么严谨,而是在为同行们提供教学研究的一个样本(不一定是范本)。听课的教师,不是为了来感叹 "高山仰止 ",而是来与同行交流收获与疑惑,做个" 收获者" 。组织者的组织,不是为了举办" 明星演唱会",而是搭建起对话的平台,建设起一个教学实验室,让参与者共同探索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当然,一些名师在对课堂教学的追求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的公开课能够为年轻的教师带来许多可贵的启示,展示性质的公开课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但毫无疑问,一线教师更希望看到的是教研性的公开课,最好能事先确定教学研究的主题,他们带着自己教学中的困惑而去,带着收获与思考而回。这样的教研公开课,就不再仅是开课者一个人的公开课,也将是所有听课教师及参与者的公开课。

其次,公开课的过程:少些演练多些自然

不少公开课,事先总要经过一遍遍的排练,且美其名曰 "试上" 。而这试上,却是为了尽可能地消灭" 不足",以便在听课者面前 "展示完美" 。当然,开课参赛者多为年轻教师,未免功夫不济,于是,背后的智囊团应运而生。一行板书、一句对话乃至一个眼神,开课教师的举手投足无一不经过智囊团的事先精心设计。这样的公开课,美则美矣,却让我们感叹"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与之相反,常态化的公开课中,"大家安心地、轻松自如地构筑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筑着一种基本的信赖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即使耸耸肩膀,拿不出自己的意见来,每个人的存在也不会因此受到忽视,也能够得到大家自觉地尊重,得到承认。 "(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学生学习的兴趣、师生间信息交流和整体的教学效果在这样的公开课课堂上能够得到真实而良好的表达。

诚然,许多老师都受益于曾经的对一节公开课的反复琢磨及由此带来的收获,但这与对常态化的课堂的追求是并不矛盾的。我们完全赞成多方求教,但是坚决反对那种 "精确到眼神 "的包装。同时,听课教师也不希望看到一节已经排练过多次的" 公开课剧" ,其实,对教学设计不断反思不断修改的过程,既然让执教者感觉受益,不是更值得听课者学习么?相信把原本封闭演练的过程,自然地展现在听课教师面前,更可以让初听者受益,常听者常有所得。

最后,公开课的评议:少些颂扬多些讨论

现在的公开课评课,往往是开课者介绍思路,听课者轮番发言,先谈优点一二三四五,再说不足一两处,无关痛痒,皆大欢喜。大家沉醉在一片称赞声中,不但开课者,就连听课的我们,也恍恍乎忘却了刚才听课过程中的一些疑惑。这种 "表彰大会 "式的评课应当结束了。要追求常态化的公开课,就应当用讨论来代替颂扬,开展互动性的评课。

且看德国的一堂体育课后的评课活动:

这堂课的学习内容是德国乡村婚礼集体舞,学生玩得不亦乐乎,大汗淋淋,但是动作却 "惨不忍睹" 。课后,评课教师先就本节课的教师衣着是否合适、教学目标完成情况、教学有何不足提了三个问题,随即就由授课教师艾默特做出回答。接下来," 督导们开始讨论了,每一位发言的督导都用问答方式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也给艾默特以解释的机会。在这样的交流过程中,一个教学环节的弊端显现无疑。那就是整堂课上学生对这个乡村婚礼上的集体舞没有一个完整准确的形象感知。" (董蓓菲《一次观念全新的评课活动》)最后,评课教师提出了让孩子们观看舞蹈录像的弥补方案,而授课教师也心悦诚服地接受了。整个评课过程,既能使执教教师自由阐述自己的教学思想,又让其乐意改进教学中的失误,表现出" 平等、开放、问答式"的风格。

在近年来,国内一些地方的公开课评议,也出现了 "互动式" 评课的方式,这是一个良好的趋势。当然,问答讨论式的评课对所有参与者的教学理论素养、课堂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相信这样的高要求也必将带来更扎实的教研收获。


可以看出,对常态化的追求,让公开课的作用超越"这一节课",而伸展到所有参与者今后的课堂教学实践中。相信当公开课回复它应有的常态面目的时候,广大教师会更加积极地参加到活动中来,通过它去寻求教育教学的真实规律。

(共计1954字)

发表在《福建教育》小学版2005年第11期第12~ 13页
0

评论Comments

日志分类
首页[624]
网民[85]
转贴手[58]
技术迷[78]
市民[102]
记录者[75]
教育者[32]
数学教师[81]
信息技术教师[29]
读书人[43]
博客[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