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7/17 | 《国际教育新理念》读书笔记㈡
类别(读书人) | 评论(0) | 阅读(509) | 发表于 00:30
2一般教育理念

2.1全民教育:满足所有人的基本学习需要

很有趣的一组数字,当然,对于其来源及真实性未加验证。[小学水平可提高工作劳动生产率的43%,中学水平可提高108%,大学水平可提高300%。有人测算,每提高相当于学校教育一年的科技水平,平均掌握新技术的速度可加快50%,提出合理化建议的人增加6%;]或许可以作为“读书有用”的论据,至不济,也可以用在我的数学教学中,出个百分数的生活应用题什么的。

[传统上解决不平行的做法,是通过税收和利润制度,……(如今)通过改善教育以保障更多的人获得成功,将是缩小差距、解决不平行问题的有效途径。]虽然不相信前者在中国目前已经过时,也不相信教育已经有着如此伟大而神奇的功效,但是,愿意相信,教育是医疗社会不公的一剂好药,只是见效不会太快。

1990年3月“世界全民教育大会”又称“宗迪恩大会”,提出“全民教育”概念,倡导“满足所有人基本的学习需要”。

全民教育的两大内涵,对中国目前无疑是深具参考价值的,一曰民主化,二曰普及化。民主化不仅要求教育机会的均等,而且要求教育效果的均等。前者,拷问中国的“义务教育”,后者,拷问中国的“重点学校”。教育的普及化则有赖于两项社会教育制度的真正建立与实行:普及义务教育与扫盲教育。

[P66据统计,1991年全国教育总额达731.5亿元人民币,这比10年前的1981年的112.50亿增加了近6倍,……其中1991年国家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达到482.2亿元人民币,比1981年增加近3倍。]国家预算内资金仅增长3倍,那么是什么力量在这基础上又翻了一番呢?后面有答案,[辅之以诸如征收城乡教育附加费、教育税、收取学杂费、发展勤工助学和校办产业、社会集资和捐资、建立人民教育基金等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这样一种解决教育经费的新机制],这里面是不是隐含着政府的不作为与责任推卸行为?而1991年至今又已过去10年多,在这10年中,到底谁为教育买了单?

[P67案例:印度的全民教育综合行为方案--“县初等教育计划”。]由各县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的5年计划可以切实反映各地的发展条件差异;而政府买单体现了国家的负责态度;由下而上的教育改革模式使人可以预期他们的成功。


2.2后现代主义教育:对现代教育的深刻反思

后现代主义产生的背景:制造业转向服务业主导;专业技术人员取代企业主;大众文化取代精英文化;信息社会;社会生存危机。

既然后现代主义思想反对同一,推崇差异,那么要归纳出他们的共同点,便是比较困难的事,甚至可能是一个悖论。

[后现代主义的总体特征:反基础主义、反本质主义;不确定性、内在性;对科学理性的质疑;告别整体性、同一性。]

关于教育领域内的真理:[后现代主义者否定绝对真理的合法性。他们认为,在教育领域内我们无法否认真理的客观存在,但是真理的类型则是多样化的,大致有必然性真理、概率真理、语用真理和非充分决定论真理几种。既然真理是多样的,那么我们就应该认识到,研究教育问题所提示的规律,即使可以称为真理,也只是某种程度上的、概率的或可能的准确性而已。][真理从确定向不太确定的转变……提示了真理的条件性,指出了教育活动的差异性,使教育研究从现代性下解放出来,从一元转向多元。]很好的一段阐述,有助于我们打破一些框框。

[后现代主义者要求在教育研究中容纳一切规则、方案和标准,向僵化凝固、缺乏想像力的理性主义教育研究方法告别,……教育研究者必须不断进行极端激进的话语创新,以消解权威话语的影响,同时对微观层面上一向不为研究者所关注的教育细节应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呼吁倾听处于边缘地带的声音,以有利于开创新的研究领域。]容忍异端乃至追求异端,是困于现代社会的人们的一条生路?

[学校教育的目的,不是由一种宏大的设计(政府的决策或某一种教育观)决定的,“而是通过全校教师的热情参与和考虑到众多的具体因素来决定的。其中,偶然因素也起着重要作用。教育仍可注重学生的各方面发展,但并不强求每个受教育者都得到‘全面发展’。教育目标也可以培养‘片面发展’的人,即符合学生自己的特质和他生活中的特殊性的人”。]全面发展,因其具有的“正义性”,而成为教育中不容置疑的原则之一,但是,对于一个个体,他更需要的是什么?是华而不实的“十项全能”,还是突飞猛进的猎豹速度?

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应造就一批具有批判能力的公民,这种公民能够认清优势文化的独霸性以及文本的集权性,向它们挑战,进而通过对多元文化的认识跨越文化边际,肯定个人经验及其代表的特殊文化。]昨天刚刚在“深度语文”上看到方帆在美国上《荔枝蜜》的例子,想来西方的教育至少比我们更靠近这个目标。那么我们能够有后发优势么?还是沉浸在“中国国情”中?

后现代主义者要建立的社会,就是和谐社会?[教育目标应求得一种内部平和,并且能够把家庭中的平和、安定及各社会成员之间的和平相处扩充到整个社会乃至国家,从而避免一种相互利益的冲突状态,使整个社会充满和谐。]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一、注重相互依存和维持生态为主题的课程观。1、课堂内部关系发生转变。师生的关系是合作的探究者和平等的对话者,课程的重点是学习和自我发现,而非“鉴别”与“成绩”。2、课堂与社会关系发生转变。联系自然与生活。3、注重建筑、教室、环境布置与学生内心建构。4、循环相长式的教育。5、整合生态意识。二、平等、民主思想为主题的课程观。后现代教育如何能够超越现代主义对平行、民主和乌托邦的看法?三、混沌学和无限宇宙观为基础的课程观。

[多尔认为,教师无疑是一个领导者,但仅仅是作为学习者团体的一个平等的成员,是“平等中的首席”。]这句著名的话,出处在此么?

书中评论:[后现代主义教育的这些观点,都是针对现行的教育弊端提出来的,为现代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我相信此言的中肯。现代教育,正如一座繁华的城市,展示着足以傲人的成就,但是,在街巷深处,也有许多的底层人民和阳光不到处,后现代主义教育要求[尤其要关注一些边缘群体或次要群体,]正是对此主流的反动。

这个章节中,充斥着目前教育改革、课程改革中的名词与理念,让我恍然以为来到了长江源头,是不是现在我们身边的奔流江河,就是来自于这个世界?一直以来觉得中西方的教育正在从两个相反的极端上向中间回归,那为什么又共同经受后现代主义的冲刷?或者,我们是先后跨过门槛的两头大象。

二○○五年七月十六日
0

评论Comments

日志分类
首页[624]
网民[85]
转贴手[58]
技术迷[78]
市民[102]
记录者[75]
教育者[32]
数学教师[81]
信息技术教师[29]
读书人[43]
博客[41]